回顾年会

年会合作

年会门户

了解CFF

教育、文化、艺术、学术、科技、遗产保护等基金会
2011年11月28日

窦瑞刚:今天是一个分享和讨论,先是由五家基金会来分享他们的经验,我们就这个领域的一些话题,我们展开一些讨论和分享,首先有请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

 

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莱超:介绍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之前,我想大致跟大家讲一下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的缘起,是做大学生支教的组织发起,转为基金会,基金会的主要工作领域是西部农村教育,我们主要工作点在西北,主要是甘肃省。

 

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所有的工作都是基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农村教育的问题引发出来我们对于工作思路的考虑,包括工作的原则和工作的框架,这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

 

现在的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已经从原来的学校房屋破烂到了现在撤点危校以后,很多学校是闲置的,老师的方法和职业倦怠感没有减弱,孩子从上不起学辍学变成了不爱上学辍学。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寄宿,他们非常需要感情上的关爱和倾诉,所以在寄宿制学校,孩子心理问题和成长问题更多。

 

第四,现在所有版本的小学教材,都是基于城市有三年学前教育基础上编排的,农村一年级的孩子根本跟不上这套教材,他们被迫厌学。基于这些问题我们有一些思考,教育支持就捐建学校吗?好的硬件条件就是好的学校吗?满堂灌、寄宿制学校真的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吗?

 

我们的工作,以跨越式教学实验推广为主的基础教育综合提升,第二,以提高公益行动力和服务与儿童健康成长为基础的各类服务等等。

 

基础教育的综合提升,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一直以县域为单位,我们做两个县,我们对基础教育多维度的支持和推动,一般来说,我们以长期志愿者简单硬件的配比,比如说体育设施和音乐设施的配比,进入到一个县域,我们会开展针对这个县域所需要的多元的教师培训。我们现在的教师培训有一个转型,服务于后面的教学实验,这些教师培训,原来我们试过很多模式,现在觉得效果最好的还是引入基础教育比较好的、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农村一线教师给西部一线教师培训,现在我们在引入山东一线教师给甘肃一线教师做培训,这样实用性很强。我们注重教师工作坊,希望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得到一些舒缓,不仅是技术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这些之后,我们做的重点工作就是教学实验的推进,这个教学实验说起来比较复杂,是跨越式的教学实验,这个是北师大现代教育研究所十年前做的教育部的课题,现在已经到了推广期,非常成熟,这个教育实验,其实是做教学课堂的改善,就是完全把新课标的要求做到课堂教学中,用211模式,20分钟老师精讲主要的重点难点,另外十分钟让孩子们阅读,课题成果是对小学所有的教材陪伴都有配套的拓展阅读,这是他们现在做出来的,另外就是十分钟的写作,孩子从一年级开始,语文和英语不断说、不断写,不断的增加阅读量和写作,他们的理解能力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我们也配比一些其他的,比如说教研活动的推动,我们扎在县域,希望这个县域自己领悟到教研可以有一系列的活动不断循环推动,未来他们可以自己推动,在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撤出项目点的时候,我们也做一些好的公开课的评选,选拔好的公开课老师,让他们不断去乡村做循环课演讲。

 

我们有长期志愿者和住校社工,也会在我们的县域做工作。

我们为什么强调自我改变?我们希望县域的基础教育质量综合提升,未来是他们自己的项目,他们有主人翁的意识,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仅仅作为一个资源的提供和支持方,能够推动而已。

 

这是一些培训的照片。


第二大块,现在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主要的议题是阳光童趣园,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从2005年开始,做学前教育的探索,阳光童趣园是一个品牌项目,一个示范园平均投入12万元,基本的园投入8万元。12万示范园和8万一般的幼儿园,  这八万投入,首先包含了硬件改善,包括当地地面硬化、墙面美化,水杯架的配置、舞台区等等,另外,包含了教师的培训,我们硬件的费用的一个园七万左右,一万左右是教师的培训和儿童的保育,我们会为每个园配比,做常规体检所有的物资,比如体温计等等。

 

 核心产品是工作手册和技术手册,我们有一整套多工作手册,有一个空的房子,有合适的教师以后,按照我们的工作手册就可以完全在当地建一所相对标准的阳光童趣园,并且开园。

   

另外就是课程,阳光童趣园完善了课堂的开发,开发了六门课程,作为农村幼儿园使用是合适的,他们完全能够撑起来三年的课程,一个是分享阅读,一个是童谣故事,还有游戏活动,有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还有彩泥折纸,营养健康、音乐舞蹈手指操。


我们以六大课程为支持,让老师家长参与,因为留守儿童多,我们建议组织家园互动活动,哪怕爷爷奶奶来。

 

第三块是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最初做的就是志愿者的行动和青年公益的探索,原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做大学生假期支教,现在假期支教分了四大块,第一大块还是大学生的支教,增加了青年行动公益力的培养,第二是长期志愿者,他们服务期最短是一年,现在藏区服务一般在三年以上。另外,是专业志愿者的参与,比如电脑的维修。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驻校社工,这是我们新探索出来的,新开发的项目,是有这些类型,我们来招募住校社工,前面做一个很长时间岗前培训,他们主要解决孩子们的关爱缺失和成长问题,他们用各种方法第一社工课堂,第二一些艺体美类的课程,还有团体的活动。

 

这是大学生志愿者支教这块生发出来的青年公益的探索,现在主要是希望培养大学生自己的公益行动力,我们是幕后的推动力。

 

第四,是草根公益组织的支持平台。我们刚刚开始做两年,也是作为一个基金会应该有的一个资助性的职能,所以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开发出了这样一个项目,但是这个项目可能跟别的项目不同,我们不是资助项目款,而是支柱人力和行政,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本身就是从NGO发展成为基金会的,所以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知道现在的NGO最缺什么,他们最缺财务上的培训,包括人力和行政的费用,我们希望这些费用能够使他们落地,第一年支持了大概十家NGO,今年第二年支持了22年NGO。

 

未来我们的工作会在四大领域做延伸,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推广平台,我们期待着这样一个很好的教学实验,能够在更多的地区做推广,这是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现在的工作简介,谢谢大家!

 

窦瑞刚: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讲了他们在两个县做了探索,包括阳光童趣园、大学生支教教育、草根组织的尝试、我们今天一个核心就是我们教育文化类的公益组织进行探讨,我们面临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在座的都是关注这个领域的组织,听基金会分享的时候,我们也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进行分析和思考一下,在这样一些领域,现在存在着什么问题急需解决,未来的困境是什么,突破是什么。

   

有请心平公益基金会进行一个分享,心平公益基金会也是以做教育为主的基金会。

 

心平公益基金会武松:我叫武松,我是心平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我们基金会发起是由民营企业家段永远平先生及夫人刘昕发起,我们是一个私人基金会,不是企业基金会,我们的基金会跟段先生的企业没有任何的关系,不管名称、品牌、资助方面,完全没有关联。


我们基金会秉承三个核心价值观,平等、诚信、廉洁。我们对这三点的理解,平等是讲基金会和受益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捐助人、基金会的雇员、志愿者、合作方、受益人等等相关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用平等界定。

 

   

诚信是对基金会和基金会的雇员、志愿者行为和道德的一个要求,诚信既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简单的说你要说到做到,有的志愿者有时候过度承诺,看到一些不忍心的东西,我们说你们不能轻易做许诺,如果许诺了,一定要做到。

廉洁是纪律约束,我们追求透明,我们认为透明才有公信力,我们尽量把所有的财务、项目都在网上公开。

 

我们的宗旨侧重于放在阅读这块,我们帮助儿童享有公平的阅读机会,以此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们的三大理念第一帮助自助者,拒绝大包大揽,第二,致力于创造机会,而非简单的赠与钱物,第三用商业理念做公益事业。

   

差钱不差钱的问题,我们心平公益基金会,我们觉得这是一个伪问题,问题不在差钱不差钱这个事情上面,背后隐藏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国目前的基金会和非营利组织双方可选择性太小,美国的慈善事业产业链已经相当的完整,在充分竞争的前提下,形成合理的行业分工,除了基金会以外,有各种各样的分盈利组织,在美国超过150家以上的非盈利组织,基金会也有八万多家基金会,而中国的,可以和美国类比的就是非公募基金会,我们有1千多家,但是不能跟美国比,比如有学校的基金会、半官方的基金会,如果扣除这些,我们没有1300家,也只有几百家而已,我们的非盈利组织更少了,美国完全意义上的非盈利组织是150家以上,中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多的说法15万家,少的说法是一两万家。供求上面可以选择好的项目都非常好,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不差钱和差钱的问题。

   

除了钱,还有人,学者秋风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段话,他说,公益慈善事业像认可公共事业一样,离不开钱,但是对钱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公益慈善在人心,事业之本在人,这个事业是否繁荣,不是由这类机构可支配的金钱规模决定,而由用新参与这类事业的人员规模所决定,很多时候,帮助一个人并不需要付出金钱,需要人力的投入,情感的投入,如果时间就是生命,公益事业的本质就是拿出自己的生命与他人分享。

   

心平公益基金会发展了两类主要的公益项目,第一,我们现在最新的名字叫做从图书到阅读项目,我们跟其他很多捐书助学的项目比,我们放在后面,第二类项目是大学生公益行动,梁老师想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平公益基金会公益项目运作模式,所以我现在就以从图书到阅读为例,说明一下心平公益基金会的模式。

   

我们是典型的资助型,我们通过其他的盈利组织做项目,我们既资助项目,也支持民间志愿者和团体,我们紧紧围绕着项目资助,运营发展项目过程中,适当顾及合作伙伴的发展问题,帮助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共同成长,心平公益基金会和银杏伙伴成长计划和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的草根教育类公益类组织的平台不一样,我们不直接支持行政办公类的费用,我们是围绕着项目来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我们觉得一个机构的发展,一定要有时做,像一个企业一样,要有产品,做市场,如果只是单纯的给人员的经费,这种方式也是可以的,包括南都的银杏伙伴成长计划,我们心平公益基金会也有参与,今年这期银杏伙伴成长计划海外游学费用,就会由我们心平公益基金会提供,但是这个不是我们的主要方向,我们主要方向是围绕着项目进行资助,因为如果这个人好几年没有事做,我们也没有办法形成完全完整的发展,所以对很多草根机构来讲,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有时做、有资源做事情,所以我们整个资助都是围绕项目来做的。

   

第二个原因,跟我们的理事会有关,要说服理事会把资助项目从纯硬件转移到纯软件比较费工夫,所以我们只能一步一步推动。

   

我们如何寻找合作伙伴的呢?我们是用主动出击的方法,不是被动的等待。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是恋爱,而不是征婚,我们是邀请制,不是申请制,我们是试婚,而不是订婚,征婚是招标,我们不用招标的方法寻找合作伙伴,谈恋爱的,要尽可能扩大你潜在的目标,我们想包括找到各种潜在的目标,有很多方法,互联网、参加各种论坛,伙伴推荐新伙伴,走访基层的时候,了解到有人做过这个项目,你可以找到他们,直接跟他们打交道。

   

我们看好了合作伙伴,我们觉得可以跟我们合作,我们直接会向他们主动发起邀请,我们首先自己介绍,我们是心平公益基金会,跟你们有共同的一些兴趣,你们愿意不愿意接受我们的资助?所以这个是邀请制,这个我是从美国的基金会学来的,不是我们的独创。

   

试婚,我告诉你了,我们关系没有确立,我们用小项目试,我们用半年时间合作,如果合作愉快,我们进一步发展,如果合作不愉快,咱们好说好散,或者想办法整改。

   

我们不搞独家赞助,我们可以找第三者,所有的项目,喜欢我们的伙伴合建一个项目,我们愿意他们寻找别的资助方,我们也会想办法寻找别的资源共同帮助一家民间组织。

   

独立分享和合作,避免产生依赖。我认为中国非公募基金会行业的最大问题,是民间工艺组织数量少、能力弱,美国超过150万家NGO,最大的就是救世军、联合之路,美慈。他们的规模包括人员、覆盖的项目和他们每年的运作经费,实际上比我们知道的很多美国知名的基金会还要庞大,比如卡耐基基金会、福特基金会,NGO比基金会的规模还要大,我们中国无法想象这一点,我们觉得基金会很大,NGO很小,这是一个问题,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我们每次参加行业交流会的时候,如果面向NGO,你会发现就是那些老面孔,不是他们特别爱参加这些会,是因为真正做得比较好的太少,所以我们一发邀请,就是他们,这个足以证明我们数量少和能力弱。因此我们特别羡慕美国的基金会,我们中国的基金会,至少心平公益基金会很羡慕美国的基金会,他们的可选择性太多,就像一个企业、商业的消费者,我要购买产品、购买服务,我可以货比三家,可以选最优秀的,但是在中国没有。

   

昨天以及过去很多会议争论,你钱花不出去,因为你没有能力,有的说钱花不出去,是因为草根组织没有能力,我们的可选择性太少,双方的可选择性太少,这个怎么办?我们合作的同时,也要让我们的合作伙伴成长,成长有三种模式,可以阅读、可以让老师教,可以一边做一边学,这三种方式比较慢,目前有一个快的方式,共同体,大家结成共同体,你的经验教训是所有人的经验教训,过去一个人摸索的方式可以极大他的效率,过去自己犯了错误,自己要反思、总结,现在别人犯了错误,你也可以反思、总结。

   

我们和合作伙伴打造了无边界的学习型共同体,我们每年有一次全国性的图书阅读推广年会,我们已经举办了两次,2009年是在武汉,今年是在成都,每次大概都是有120人左右,我们所有的合作伙伴以及一部分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一些教育部门的人,第二个,我们召开心平伙伴的圆桌会议,我们有深耕阅读的培训会,我们的合作机构,他们自己召开年会的时候,我要求他们把他们的年会开放给所有跟心平公益基金会合作的别的合作伙伴,只要他们愿意参加,别人可以参加你的年会,跟你分享。

   

还有一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会共享,推荐给所有的合作伙伴,我们有一个公益图书中盘、梦想格子,我们会资助伙伴和学校参加高水平的研讨会和活动,比如新教育研讨会、亲近母语论坛,还有互联网的充分利用,我们有邮件组、也建立一个群博客。

   

我们的合作伙伴,他们做从图书到阅读的项目,方法都不一样,各自按自己原来的方式做,因为心平公益基金会在教育方面是一个外行,所以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我们只好搭一个舞台、搭一个教室,大家互相当老师,把你的做法展给别人看,别人有别人的想法,我们有立人图书馆,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他们在全国选择一些县,建设覆盖全县的图书馆的服务网络,现在他们在全国有11个分馆,他们的理想是在全国20个县建立立人图书馆的网络,他们希望改变中国百分之一的乡村的阅读。

   

中国滋根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他们的是爱的书库,班级共同读一本书。

   

天下溪主要是做服务类型的,做了一个图书公益中盘,给所有伙伴负责图书的选择、书目的提供,图书运输这样的服务。

   

微笑图书室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现在跟他们合作的项目,叫做样本图书室。

   

还有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也是我们合作伙伴之一,我们侧重点放在两个比较小的项目上,梦想书和梦想格子。

   

还有担当者行动,主要做图书角,直接把书放在班级,离孩子们最近的地方,每个班构建一个图书角,快乐阅读咨询,让儿童直接参与。梦想国际有梦想图书室、乡村教育促进会,华益助弱、山魂公益等等,我们最新的合作伙伴是新教育基金会。到年底,将近五百个学校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资助,他们都会从图书到阅读的项目中收益,五百个比较多,但是我们有60个合作伙伴,他们平均做十个就可以了,这个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有可能把这个项目做得更好、更扎实。

 

窦瑞刚:心平公益基金会也算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一起发起了梦想书屋的项目,另外一个合作项目是经济观察报,实际上,心平公益基金会段永平是我的偶像和校友,他在网易赚了一笔钱,我很羡慕,他在网易股票跌破一美金的情况下,投入了两千万美金,买入故,一年半到两年以后,网易的股价涨到一百美金,所以段永平先生买了巴菲特的慈善午餐的时候,说巴菲特像我这么年轻的时候,投资收益没有我好。

   

听了心平公益基金会的分享,我觉得心有戚戚焉,非公募基金会有两类从业人员,一类是有企业背景的,思路特别相似,我们和合作模式的就是小步快跑、互相成长,别抱怨、不指责,营造一段婚姻一样,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同时我觉得他集中在图书的项目中,寻求广泛的合作伙伴,进行这样一个尝试的模式,也特别符合企业。会选准一个切入点,集中自己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进行一个突破,然后寻找一种模式,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觉得可以给其他的背景做一个借鉴。

   

下面是文化艺术类的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的朱庆生博士,来进行分享。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朱庆生:刚才是教育基金会,我也是大学的教师,就是本校的教师,我听了很受启发,但是我们是艺术基金会、文化基金会,文化基金会的工作,我们做的是尖端,我们把公益不要仅仅理解成帮助弱者,我们如果能够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建造我们的理想,也许这是我们最大的公共的事业,因为人类需要希望,因此艺术和文化基金会是为了希望而建造的。

   

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要在基金会里面解决?一个国家不能解决吗?一个企业不能解决吗?为什么需要基金会解决?就是基金会承担三种能力,第一,当一个事情没有成为一个共识的时候,谁人事先提出来这需要一些特别专业的专家提出来,我们在社会上看到,有一些人有非常清晰的思想、很好的想法,但是这种想法经常在现实当中没有机会实施,错过了发展的机会,那什么可以控制,要有方法的选择,不是因为有利、有功。

   

这个事情对大家有功、有利益才做,文化中间,有一个尖端性的问题,既看不到利益,也没有普遍笼罩着大家的功绩,但是不做,就是大家的损失,所以我们需要基金会做这样的事情。

   

第二,当一件事情还没有显示出明确的判断的时候,靠谁判断?靠专家,专家有时候常常只有一个人,所以基金会经常做的项目,尤其是文化基金会,就是选择准了这一个人,让他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出来,在判断没有形成之前,我们如何来选择一个判断,这经常是我们文化艺术基金会想要做的事情。

   

第三,有一些事情,应该说永远不会再有人关注它,比如说我们这个荒野里面,发现一块石头,这个石头是两千年有一个军队走过的时候,留下的一个做饭的灶,标示着曾经的文化行军,但是放在这个地方,不会再变成旅游,也不会再为人们带来任何的东西,但是我们需要保护它,我们要保护的事情,只有我们保护,它才会存在。

   

我们基金会做什么?我们基金会做得很小,是因为我们今天中国的文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阶段,我们希望民族复兴,但是我们民族复兴的时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尖端,什么叫做尖端?我们可以有航天飞机,可以有生物技术,但是当一个德国的教授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要看一个民族文化多高,看两样东西,第一看尖端技术,第二看艺术史的水平,就是如果我们在这个房间里面,每个人穿的衣服,这个架子上面的颜色都会显现出这个民族是否是一个发达的民族。

   

当然中国在这个方面有待提高,所以我们做基金会的时候,显得极为艰难,大家一想到基金会,就想到扶贫、支教。

   

我们的基金会做了什么?我们基金会占的比例是多少,问基金会到现在为止只有三个,我们基金会的标志是这样,离这儿很近,在北大燕南园,我们基金会有几个著名的邻居,马寅初、谢冰心等等。

    这是我们基金会发展的情况、组织项目、具体做的事情,这是我们基金会设立的跟别人一起做的各种基金和方法,基金会的结构、经验和想法。

   

我们的基金会怎么做?我告诉大家有另外一个基金会,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大家要记住,如果我们没有最高的东西,就没有我们支援弱者思想的基础和理想的方向。

   

这是我们的独特性、目标。

    

现在我讲一件事情,我们最近做了一个展览,我们现在做了一个展览,我们做一个档案,我们基金会支持了这个档案,这个展览就是展出一幅花,我们用780页的研究说明这幅花是怎么画出来的,这个人叫萧淑芳,她曾经在1952—1972年,在大家知道中国什么情况下,一个知识分子在受尽磨难的思想过程中,最后保持了人的尊严,画出了一朵清新的花朵,这是为什么?怎么做出来,需要基金会长期做的档案工作,这是我们做档案的时候进行的工作,这个档案要进行多长时间?可能五个人做两年的时间,才可以把没有人管的档案做出来,为什么要做出来?做出来以后,靳尚宜、詹建俊也会看,为什么他要看?因为像这样的工作,他因为我们基金会做了,就会变成国家档案的基础,这就是我们基金会的工作之一。

   

我总结一下,我们的工作就是做一件事,变成一个政策示范型的工作,从此以后,国家认为艺术档案是我们国家的工作,因此国家建立了艺术档案,这是我们的作用,我们基金会很小,每年只有一百万块钱可以做公益的事业,我们花的钱不多,但是我们可以起到应用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工作档案的时候,大家在工作,这就是国家现在的国家艺术档案是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做的时候,建造的一个体系,被大家所用。

   

第二个事情,也是一个小例子,我们中国多少年以来,接受了西方的影响,北大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际上丧失了和自己传统的联系,怎么办?我们开始读经、找传统,这很重要,但是大家记住,如果传统可以失去,一定是传统有问题,这个肯定是逻辑性的,因为回去不可能,如果能回去,中国不会在近代史遭受这么大屈辱,我们要跟世界合作,我们现在要把国家的工作做起来,要争取申办一个世界艺术史大会,这个世界艺术史大会,世界上开了33届,每四年开一次,从来没有在西方之外的国家开过,我们希望在那儿开,怎么办,我们基金会把理事会放到北京,申请帮助中国成为会员国,帮助中国去世界会议上申请,最后我们说了一句话,使得全世界的专家觉得有一次会不得不在中国开,我们告诉他们:曾经在过去的历史上,西方的文化由于它的过于独尊,从而压抑了中国的文化、非洲的文化和其他很多国家的文化,压抑之后,这样文化的差异性受到了损失,受到损失的差异性将是我们所有人类文明的共同损失,所以今天我们所说的艺术,其实不是中国的艺术,是卢浮宫的艺术、弗洛伦萨的艺术,卢浮宫的艺术割断了中国和传统的联系,第二卢浮宫的艺术是过去的艺术,这种情况下,全世界的专家认为不可能这件事情不在中国做,只有在中国做,才会和西方互相之间的交流,再把世界文化的单纯性变成全球的可能性,通过我们五年的努力,世界艺术史大会在2016年将会在中国北京召开,当这个消息宣布的时候,它的整个的资助过程是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做的,因为在申请过程中间,国家还来不及想好怎么去申办,怎么去派代表团,怎么接待外国的客人,所以我们在紧急的时候提供援助,就把一件改变中国艺术局面的状态,可以通过我们的活动做到。

   

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工作的方法。

 

窦瑞刚:教授讲的非常值得我们反思,中国讲公益慈善事业的时候,多数讲的是救济,而实际上我们到西方去看,公益基金会很少做救济的事情,因为救济是政府职能一个最重要的部分,除了有重大的灾难以后,其实不应该动用民间财富的,所以绝大部分基金会着眼于艺术、文化等等这样的领域,这真的对于中国的长远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引领作用,确实在这块,我们基金会关注的太少,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每年只有一百万的运作经验,我自己听了觉得很汗颜,我们每个人要反思,但是我觉得,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有两个,我自己觉得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基金会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通过这样的两个案例,讲出基金会要和政府和企业一起做一些尝试性先导性的东西,同时又影响政策,甚至影响企业,这样的过程可能是基金会的组织形式或者非盈利部门的组织形式的使命,他要做实验性、创新性、同时进行改变和进行推广的东西。

   

下面请凯风公益基金会进行分享。

 

凯风公益基金会:谢谢大家,我介绍一下凯风公益基金会,听了朱老师的介绍,有一种找了知己的感觉,公益基金会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在跟同行、民政部领导交往过程中,听到太多是救济方面的期望,我们凯风公益基金会跟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从发起人的理想,或者我们的定位来讲,是比较类似的,我们是希望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多做一些,如果把社会看做一个金字塔的话,我们希望在上层助推力能够增强。

   

凯风公益基金会是一个由企业独立发起的公益基金会,发起人是泰洪集团,凯风来自于《诗经》,凯风自南,吹彼棘薪。希望儿子长大,能够对母亲有回馈。

   

泰洪集团对于成功与价值,进行了自己的拷问,在社会企业家的时代,怎么在自身商业成功之后,以最合适的方式回馈社会,这里面基于一些自身的价值观,比如从小对于奉献与回报,来自母亲价值观的熏陶,独乐乐和众乐乐的差别。

   

公益的理解,公益是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教育和学术是一个根源、一个基石,我们最初定下来,把教育和学术研究作为我们的核心,这个反映了发起人人文关怀理想的侧重。实践方面,我们从04年开始,资助中英高层论坛,中欧高层论坛这样开始的,04年我们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设立关于中国研究的奖学金,2007年,我们正式成立凯风公益基金会。

   

凯风公益基金会的灵感,解释我们对于金字塔高层的引领,我们觉得公益基金会,我们希望它侧重两类方面的关怀,我们讲人文关怀的一个体现,第一是对人需求的关怀,人的需求来自于不同的方面,比如马斯洛的原理,扶贫救助的话,是比较低层的关怀,我们更多希望人在基本的生理和精神需求满足之后,包括基础教育以后,我们希望他在自身的精神、文化发展的角度得到更大的满足,这是我们对人文关怀角度的理解。

   

第二,社会本身的构成有一个金字塔,大众是一个方面,社会责任的引领还是少数的,我们讲精英人士或者成就人士,这跟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文化引领的考虑如出一辙,成就人包括两类,一个是商业成就人士,第二是思想研究领域、学术领域成就的人士,他们会引领一个社会的发展。

   

我们把两者做一个结合,我们把侧重点希望放在上层,这有两个考虑,第一是对社会引领的侧重,再一个,在做上层这部分公益的时候,可能你的着眼点或者关注点可以做得更专一些,目标的侧重性可以更加准确一点,我们在学术带头人的筛选把握方面,更加的侧重,或者更加准确。

   

理想与实践,有时候是星星之火,有时候可以一燃而过,我们希望成为一个机制,把能量蓄积下来,能够对社会有影响,这个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凯风公益基金会的使命,好像比较高,推动人力进步和促进社会发展,最终来讲,我们主要做什么事呢?第一,我们激励卓有成就的学者,对于中国文明和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研究,促进中国文化不断的进步。这点,我们的思考跟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是比较类似的,中国现在,我们讲世界整个科技和文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西方的工具理性,可以说目前来讲,已经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在中国得以很广泛的实践,带来了经济文明很高的发展,但是大家感觉到人的文化层面、精神层面的缺失,我们觉得这个时候,应该回望中国文化,看中国文化能够给这个世界,包括我们人关注到自己以及关注我们和别人的关系,能够带来什么新的贡献,但这方面来讲的话,确实需要有一个重建的过程,因为中国文化,比如传统的论语、诗经,如何应用到现在的时代,然后能够让中国人(不讲西方人)能够对中国文化在现代全球化和现在的时代,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第二推动转型期,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政策研究领域,我们希望在文化领域,在政策作为一个智库的领域,能够对于公共政策领域有一些什么样的新的输入。

   

NGO同行共建的问题,学子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是我们四类项目,一个是凯风公益基金会学者,一个是凯风公益基金会研究,我重点把这两点说一下。凯风学者方面,我们主要做的第一个筛选在中国文化和人文领域里面,特别卓有成效的学者,他们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资助,这个是对人的资助,第一批我们已经选择了一些李伯重、刘东教授等等,还有巴斯蒂夫人、麦克法兰教授等等。

   

我们想做一些实践落地的研究。我们会做一些跟美术和艺术相关的,我们考虑在我们自己的项目里面,做一个博物馆,希望把现代艺术和现代艺术有一个良好的结合和共建,做一些实践方面的工作,能够对公众方面带来更多的影响。

   

第二个方面,就是凯风研究院,今年四月份,我们给清华百年校庆捐助了一个凯风人文社科图书馆以后,我们做了一个凯风发展研究院,主要是点到面的创新,是在清华的平台上,是清华一个校级单位,是清华跟外部合作第一个试验区,在继承儒家精神和古老国度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兴强国的双重身份之下,做一个文化可持续发展和具体研究。

   

文化建设、社会进步、政治发展、经济转型,这是我们在政策领域要做的这些工作。

   

这是凯风学子,我们选择一些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进行一个资助,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的精英力量。

   

这是凯风工程,支持民政部跟外国大学的对口交流,在清华公管MBA的学生,我们也提供了相应的奖学金。

   

谢谢大家!

 

窦瑞刚:凯风公益基金会讲述了他们的思考,主要分享了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做这个事情发起人的初衷,以及如何理解社会的需求,如何最终确定了自己的项目和项目的特点。

 

窦瑞刚:下面是台湾广艺基金会。

 

台湾广艺基金会杨中衡:谢谢,我是台湾广艺基金会的执行长杨中衡,我只陈述我们基金会的状况,台湾广艺基金会很年轻,希望跟各位前辈、老师多交流、多学习、多观摩,希望在未来有互相讨论合作的机会。

   

我今天跟大家报告三件事情:

   

第一,介绍我们台湾广艺基金会是什么样的基金会。

   

第二,这两天听了很多报道的专题,演说,我想跟台湾基金会的情况做的比较,让大家了解一下。

   

第三,介绍一下我们基金会成立的时候,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精神,在现在文化产业的潮流中做出一种实验性的贡献。

   

第一,介绍一下我们台湾广艺基金会,我们台湾广艺基金会是由台湾广达集团成立,是林百里先生是董事长,广达集团在台湾的电子业非常有名,是电子五哥,第一郭台铭,第二是林百里。我们林董事长是一个科技人,可是他认为必须用文化回馈社会,广艺基金会是以推广表演艺术为宗旨,我们基金会做的事情有三个方面,第一,承袭传统,第二开发新意,第三,振兴文创产业,我们花很多资源培植新的作品和新的团队,我们要在新兴的文化产业做贡献。

   

我们对于发展新的结合科技跟艺术的方面,希望成为我们基金会的特色。

   

兴文创,我们希望把文化做成产业,艺术过去只是单纯的艺术,现在我们希望产业化。

   

这个是承袭传统部分,我们有一个基地,叫做广艺厅,是一个表演场地,跟其他大众表演场地相比,希望是成为一个培植艺术家的基地,让艺术家在里面有完整的时间和设备,发表他们的艺术。

   

最后一个筹备北京办事处,是我们董事长的心愿,他认为我们除了发展艺术之外,现在最重要的是两岸表演艺术的交流,从这个月开始,台湾第一个表演艺术基金会或者文化类的基金会在北京设置办事处,徐昭宇先生是我们的副执行长。

   

这个是广艺基金会的广艺厅。我们从事的各种项目的艺术,人类,但是大数以鼓励创造新构想的表演为主。

   

这个东西,看起来像现代舞,其实是一个南管的表演。

   

我们有一个交响乐团,号称不演奏古典音乐,为什么?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称为后古典音乐时代,华人音乐素养成熟以后,我们必须摆脱西方的影响,走出新的音乐路线。

   

这是去国外的策展作品。

   

这是我们的工作坊,我们基金会有个特点,不止是赞助表演艺术,希望我们科技公司的工程师也能变成艺术家,这是一个比较大胆的实验,所以在这个工作坊里面,我们请国外表演大师到我们公司里面开工作坊,请工程师参与,跟艺术大学的学生交流,通过五天的相处,艺术家知道现在有什么技术可以用在表演,工程师也知道怎么样启发他们的艺术理念。

   

我们也利用网络作为传播艺术的平台,因为网络跟科技是我们公司的强项,这个是我们的几个业务项目。

   

刚才简单介绍了广艺基金会的性质。

   

对昨天几个话题我想做几个回应。首先台湾基金会成立的门槛很低,刚才心平公益基金会说注册五千万人民币,吓了一跳,我们是45万人民币,希望让有心的人成为基金会,所以台湾的基金会多如牛毛,但是现在基本上没有人利用基金会的母金做事情,你要自己想办法,这个数量是让基金会数量多,目前中国的基金会,大多局限在救济扶贫,但是台湾的基金会,鼓励它的性质跟方向,不设限,而且台湾基金会有一些福利,可以全额的免税,鼓励企业家多多把他们的利润放在公益的基金会上面。

   

台湾的基金会,在管理上面,也非常的宽松,政府不约束你做什么项目,但是会年终会检查你的项目,看看基金会的资金是用在基金会上,还是用在自己的身上,任何方法都其流弊,我想台湾大部分基金会还是非常健康的,因为他们有低门槛和自由空间,大到医疗科技文化,小到街上流浪狗的照顾,都有特殊的单位打理。

   

中国的人事费用非常低,台湾基金会有一个新的观念,总有一天,我们要把提供服务的品质也当成基金会的一个任务,好比说今天有很多表演团体,没有办法好好的办法,基金会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推广到任何地方去,这个专业的使命是要基金会提供的,基金会要找专家把这些事情做好,所以基金会里面,花费在人员、专业技术上经费的比例,百分之二三十、四十都有的,这也是一个新的趋势。

   

最后一个趋势,去年台湾的国家文艺基金会的董事长施正荣先生,他也是宏基电脑的创始人,希望台湾的主管能够多多进入基金会工作,把企业管理的技术和观念引进到基金会,也就是说,基金会企业化,执行这个是现在的新的潮流,我们基金会也是一个科技公司,也在这方面在琢磨,用意在哪里?基金会的母金很低,我们通过企业化的做法把一分钱当十分钱用,不只是一个转运站,台湾的基金会是一个多元分工化,第二,是专业服务化,第三,企业经营化,让基金会能够变成一个很有力的有机体。

   

最后,我想提供一个叫做文创产业的概念,刚才我听了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提到项目,现在的基金会有几个工作成面,地救济扶贫,第二,服务项目比较多元化,第三,让这个多元化的服务专业也成为基金会的使命,第四,让基金会成为社会运行的一个因子,这个地方比较抽象。台湾今年通过了文创法,国家用一些资源鼓励文化创意产业,比如要鼓励学生、社会人士来欣赏表演节目,国家花那么多钱让老百姓看表演,因为所有的国家认定一个有文化创意,想法有创意、有文化的国家,产业竞争力会强大。韩国、日本、东南亚他们这方面进步非常快,以我们公司来说,我们老板举例子,苹果电脑成功是把一个电脑变成不像电脑,没有提高性能,改变了人们使用电脑的习惯,改变了电脑的样子,让它变成一个精品,让大家都喜欢,今天电脑资讯产业最大的信步,不是硬件的提升,而是说怎么思考,一个科技产业,怎么找到人们的人性需求,怎么样改变人的生活,所以是一个创意,所以要改变这个企业,怎么办呢?我们广艺基金会除了对外服务,还担负着企业文化的任务,我们强迫每个员工每个礼拜参观表演,参加工作坊,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这个事情听起来很好听,但是大家刚开始是抗拒,为什么公司让我们去看京戏,听歌剧,董事长给我们启发,这是一个创意的时代,如果我们公司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创意,将来整个小团体会有更高的产能。

   

我们基金会不止在执行一些业务,在电脑的业务是一个缩小的模型,广大的企业里面,我们基金会也扮演一个改变企业文化的使命,所以先前短期之内,看不出这样的基金会能够改变多少,没有办法划等号,一群2000个很喜欢文化艺术的员工跟红海追求科技技术三千个员工,产业上有什么样的改变,我们找不到等号,这是一个实业,我们希望跟大家报告这个潮流,基金会在台湾扮演执行工作的使命,但是未来,从里到外,从浅到深是一个实验性,整个文化社会国家的实验。

   

最后,文化交流这件事情,看起来没有产能,也很微小,台湾最近一个事情,因为一部戏演不好,让我们的文化部长下台,这件事情影响到大学,文化看似轻如鸿毛,但是重于泰山。

 

窦瑞刚:最后请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给我们分享他们的实践。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潘江雪:我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发起人潘江雪,基金会都是由使命驱动的公益组织,使命驱动是我们存在的价值,这些使命如何做出来,我们存在着从价值理性到工具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由于我们很多公益人怀着满腔的热情,但是没有找到一些合适的方法可以快速的实现我们的使命,我今天讲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刚才我讲到,每一个社会组织,都是一个以使命为先的组织,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创立的时候,使命设立的时候,跟现在有所不同,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从使命的设立到确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美国百年传承的基金会最终使命是高远的目标,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是由少数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发起建立的,我们是很平凡的私人,没有大企业的背景,也没有庞大家族的身世,我们怎么把我们的使命落在实处?从我们来讲,我们的使命其实有所调整。

   

2007年的时候,当我们第一次下到中国乡村的时候,我们看到城市和乡村教育的差距,我们非常钟爱中国的乡村教育领域,但是一开始,我们从开始设立自己使命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比较宽泛的,通过慈善助学的方式,帮助孩子实现更好的梦想,但是当我们做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发现这个使命对我们来讲太宽泛了,如果是慈善助学方式帮助孩子实现梦想的话,有很多人说为什么不做这个?对于一个组织来讲,即使再庞大的组织,都面临着一个尖锐的问题,有限的资源要面对着无限的需求。

   

昨天记者采访我,问我,为什么你们不帮助村小,基金会跟商业组织共同的,就是有限资源配置到无限过程中,企业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他们的成功经验为什么不能拿到公益组织来运用?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的发起人来自于企业,我们就会用这样的方式思考,这也解释了,腾讯、心平公益基金会这样有企业培训的基金会为什么会支持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我想强调一个很重要的,大家都怀着伟大的梦想,但是我们要有所取舍,作为一个成功的组织,首先要选择不做什么,当你有所不为的时候,你才能有所作为。

   

在座的都是基金会和NGO组织,作为一个成功的NGO组织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确立使命的方向和定位。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2009年的时候,我们确立了这样自己的使命,帮助乡村素质教育,帮助孩子实现自信从容成长目标,我们是一个价值观传播的组织,不是简单的扶贫救助的组织,我们是推动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所以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从一个价值观传播者的角度,有区别于人道主义的组织,我们就是不去做贫困生的资助,所以我们开始的时候,我们三个项目中间,其中有一个是贫困生资助,2008年之后,我们把这个项目取消了,当我们专注非常有限领域的时候,我们才能把资源和能力,我们26个人作四百人的能效,因为我们很专注。

   

当使命确立了之后,怎么实现使命,这是公益组织面临的挑战,我们不完全是完全意义上的基金会,我们更是一个NGO组织,我们是一个亲自来执行项目的基金会,钱我们自己筹,项目我们自己做,这个过程中,我们把自己定位在执行过程的NGO,我们要确立我们做什么项目做我们的目标和使命,我们经过反复的调研实践,通过建立梦想中心乡村教育体系,实现了使命实现的平台,我们看到了很多需求,但是我们怎么回应这个需求,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案面对这个需求,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创造性的。

   


我昨天分享过这个图片,解决乡村教育问题,有很多途径,我们通过改建一间乡村教室,改为素质教育的专业教室,我们保证每个班每个周上至少一节梦想课程,需要由当地一线老师实施,所以我们的项目不可避免一定要涉及到教师发展,帮助当地一线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让他们代替我们每个人,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我们搭建了一套我们的老师激励系统—梦想银行的激励系统,有了我们的产品设计之后,要把这个产品变成标准化、可复制的模式,所以我们有了一套引进商业机构—汇丰银行,从项目设计有一个标准化的执行手册,项目中期,有中期的评估,有项目阶段性的评估,去年我们引入ISO9000的评估,今年的时候,我们邀请了全球第三大评估机构和我们共同创建一套质量体系,保证我们快速可复制的模式能够有效的传递我们的价值观。

   

这个就是我们创建的ISO9000的体系,我们从分析需求开始,首先我们做客户定位,很多公益组织直接定位是学生,这跟我们的服务方式不一样,我们是推动教育改革的,我们不可能改变学生、直接面对学生,通过志愿者也做不到,我们要抓住中间的核心环节,就是老师,只有老师观念、思维改变了,他就可以改变一个班的孩子,每年改变一个班的孩子,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核心客户是谁?我们核心客户是乡村一线的老师,我们访谈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公益产品,通过ISO9000一套体系,把我们内部管理、内部的资源、我们的项目和我们的建设整合出来,最后我们通过帮助成就老师,让老师成为一个有幸福感,职业倦怠感缓慢到来、有尊严的人,才能带出一帮有快乐感、幸福的学生。

   

透明才有公信力,基金会开始的时候,也是全透明的状态,我们网站年报非常透明,今年我们做了一个大的尝试,每年我们捐献梦想中心的数量,每年有两百家,今年三百家,我们每年要花上千万,我怎么保证没有腐败,我们在社会上公开采购,把采购信息公布在网站上,我们让这些大的厂商投标,参与投标的,我们请外部人士评估,不是基金会的人,而他们的投标方案是寄到基金会的公共邮箱,而不是建设主管私人的邮箱,我觉得公开透明是可以避免腐败的。公开透明、信息披露本身,第一避免腐败,第二是筹款组织内升的需求,只有透明了,供给方才会相信你。

   

所有的核心都是人,我们的事业核心也是以人为基础的,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26个人,干了477个人的事情,怎么回事?我觉得首先要选对人,我们基金会的专职工作人招聘比例是100:1我们的培训体系像NBA的培训体系,让他们在这里学到很多的东西,我们引入了现代的管理工具。

   

还有一点,我们的理事会非常强大,在基金会的筹款过程中,理事会的筹款量非常大,我们今年,项目的增量比去年增加了100%,全国因为新闻公共事件的导致,筹款总额下降了70%,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去年同期筹款总量增加了70%,也感谢在座的捐赠方,腾讯一直是我们最大的单一的捐赠方,腾讯建的梦想中心已经超过一百家,而且有独立的平台,我们跟心平公益基金会、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都有合作,心平公益基金会一年建了500多家乡村图书馆,一百家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建的,我们一年建书屋350家。

   

作为一个很好的公益组织来讲,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不管你是推动人类进步,还是艺术、教育、扶贫、环保,使命是我们创造的公共价值,也是我们为什么存在的核心,但是怎么样保证这个使命的实现,需要我们拥有获取这个能量。我们要搭建这个能力平台,我们要赢得外部的信任,搭建系统很重要,我们外部的志愿者、理事、捐赠人都是我们的支持系统,当我们把三个圈搭起来以后,一个基金会、NGO才是完整的战略,这是哈佛大学的三圈理论。

   

使命、能力支持交叉的部分,才是我们工作的地方。

   

作为所有的公益组织来讲,最大的挑战就是面对公益效果的评估,每个组织公益效果评估非常困难。

   

核心,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影响力,你的使命没有办法实现。

   

我从哈佛大学回来以后,有很大的感受,在肯尼迪学院门口,看到肯尼迪总统一句话:不要问你们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们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我们要把这种力量和牺牲的标准用来要求我们自己,我们最大的回报就是问心无愧!

   

我们每个人底线就是中国的底线,如果慈善公益组织如果不拿高标准要求自己,我们的底线在哪里,中国的底线就在哪里,我们想,这个使命是我们每个人肩上的责任,我们要扛起这个责任,用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未来。

 

窦瑞刚:美国的基金会永远讲三个部门的合作,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如何利用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撬动了另外两个部门的资源,最终解决了社会问题,这是中国的基金会、NGO都要反思的一点,我们只有三条腿才能撑起社会,NGO是空手套白狼,要靠另外两家企业。

   

到底商业化的运营是指什么,商业化的本质就是组织的本质,一个组织就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几百年以来,最成功的组织就是企业,商业化的运营实际是利用组织运作的有效性,来实现我们的目标,这样一个管理,并不是说我们要赚钱,所以我觉得,这是商业化运营的本质。

   

我们讨论围绕三个题目,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在这样的领域,你觉得现状是什么?重大的应该关注的未来是什么?以及在这样的领域,我们有哪些可以做的、可切入的项目?第三,我们的难点和困惑。下面进入自由讨论和自由发言。

 

女:我们是2005年在陕西省的注册的基金会,入门比较早,但是现在完全是一个门外汉,这两天,不停的受到打击和抨击,说我们做得比较低级,只是简单的给予。

   

我现在最大的困惑是,我们现在正在民政部招两个五千万的基金会,设立基金会的同时,你们讲的使命、战略规划,在我们那儿,没有一个像你们清晰的定位和概念,最简单就是想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但是没有专业的团队帮我们设计,我想,如果我设计的时候,有一个系统帮我们定位,可以少浪费社会资源,我现在想找一个支持机构。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专业咨询的机构,段德峰就是做这个的,你需要管理咨询公司。这个有两个方式,第一找公关公司,第二找商业机会,如果有钱,可以请国际机构帮你们做这个事。

 

窦瑞刚:所有的这些都不是问题,为什么?所有的方法都很简单,第一,是分析,一个是综合,分析就是你去问,谁给你钱的,他们想干啥,您问完一圈,不断的头脑风暴、不断的反思,这个不断的穷尽。再综合,再进行提炼,

 

女:我们本身不了解这个东西,问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怎么问。


梁晓燕:基金会的人如果全部出自企业,也有问题,如果我们工作定位在基金会了,就要进行学习,武松,潘江雪都是企业出来,但是有相当长时间专注在教育领域投入心力,我们为什么不能有定位于基金会本身的工作?我们很多的工作,大家心放两头,这没有办法做一个好的基金会。专业的就要专业。


女: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找大学的老师找了一个,一谈我们觉得太专业了,我们想给他们钱,让他们做,但是你们更有实战经验。太有冲击了。

 

肖寿清(音):我们是一个公益组织,也是有商业的管理思维,谈到企业管理思路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抨击和挑战,甚至觉得是在剥削员工,公益组织的薪酬没有办法提上去,希望基金会有一些步骤推动,一方面把事做得有效率,同时提高公益组织的待遇。

   

非公募基金会,怕自己做自己的项目,我们必须要受到资助,我们现有的三个经费是资助型,我们培养优质的人才,怎么合作呢?大家都做自己的项目,非公募基金会很多都做,不知道能不能寻求到各位的支持?

 

窦瑞刚:大家学过通分,首先要通分,合作的根源在于你们俩哪个地方有潜在的利益共同体,无论是使命也好,还是价值观、方法论,你谈、找,不要站在各个的角度讲,去和你有共同理想、共同方向的人,找你共同的分母,这个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慢慢磨出来的。

 

凯风公益基金会: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潘总和广艺基金会的老师,大家谈到NGO或者基金会能不能以企业的方式,我想请二位讲一下,不是能不能对不对的问题。公益组织可以借鉴企业很多管理方法或者思路,这是一个单项目关系还是平等的关系,如果是互相的关系,我们有什么东西值得第二部门借鉴?这是一个双向的关系?还是单向的关系?

   

窦瑞刚,关于核心价值的问题  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腾讯公司的核心价值和腾讯基金会的核心价值有什么联系和差别?分别是什么?作为一个企业基金会,肯定是站在巨人肩膀,站得更高更远,怎么看待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基金会的核心价值?

 

潘江雪:企业和第三部门之间,其实还有很大不同,第三部门做事情,是为使命工作的,而且每一个不同的部门,使命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所做出的努力,我们是用心去做,所以评量标准不一样,企业是为股东创造利益最大化为唯一标准,你用金钱评价,激励就是金钱,但是在公益机构,这个用不上,我们需要发展其他的激励。

   

心平公益基金会PPT引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钱解决,钱很重要,不是不重要,我们付出了很多人力成本,更多是付出了生命,付出了生命的人,会创造一个伟大的企业,但是每一个公益组织,如果想成功,要付出你的生命去换,所以我说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是我用命换的,那这个命你怎么评估,很难的。

   

第三,你的支持系统,不能靠一个人用命去换,要靠一个系统支持,这个需要得到企业的支持,你说一个公益组织完全不要钱,你怎么发工资?所以你需要建立一套系统,这套支持系统的建立,企业特别需要,公益机构能力的培养,要有执行能力,要有崇高的使命,这三个打造成一起,可以源源不断从政府、从企业获得资源。

   

刚才我讲的,可能是数字层面、工具理性的层面,说我们可以借鉴很多商业机构一些成功经验,本质上来讲,第二部门和第三部门不同,在于我们的资源整合能力比企业更艰难一些,不用钱激励人,还要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核心是人,是我们在座的有着伟大梦想的人,他创造了这个组织,他给这个组织赋予了生命。

 

台湾广艺基金会武松:我说一下台湾企业和基金会的关系,我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叫做给今日企业的一份艺术企案。

   

在台湾来说,基金会是一个独立的组织,企业成立了基金会,基本上没有管辖关系,但是每个基金会都是自己的一个独立个体,没有两个基金会操作得方式是一样的,我们昨天也提到,很多企业支持基金会很注意形象,或者广告效益,他们在处理模式有很多要求,以我们基金会来说,母企业对我们这方面的要求极低,但是我们主动希望我们基金会跟企业文化有合作,也就是说,我们企业的精神是什么,他所资助的基金会,所表达出来的精神,比如企业所追求的是创意、人性,那么我们基金会也会当做我们的精神来处理,这样在长久的运作上,企业对我们基金会的支持会有良好的良性循环,因为我们的表现等于他们的成绩,所以他们会给我们更多的支持,所以这是一种默契关系。

   

谢谢。

 

窦瑞刚:我觉得是一致的,企业基金会和家族基金会、个人基金会不一样,但是本质一样,基金会就是有一笔自己意志的钱,他的意志来自哪里,就是发起人和捐赠方,意志转化为使命,通过战略转为项目,发起人的意志来自企业,企业的价值观一定会成为这个基金会价值观和使命的源泉,他俩不能冲突,本质一致,你实际支持你的资助方、捐赠人价值观的实现和愿景的实现。

 

潘江雪:我们基金会使命的来源问题,基金会的使命怎么来的?在美国这个是非常容易解决的问题,是上帝的授权,但是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度,我们承载着捐方对我们的委托,必须做得公开,全部来自捐赠人的授权。

 

梁晓燕:第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在座的这些基金会,为什么放在一起,其实会议组织有一个想法,讲到基金会面对的是一个更广泛的天地,作为文化、艺术和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教育,教育也在逐步的走出扶贫式的工作,我们现在也看到,教育基金会也有一个大的转向,追求教育品质的改善,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个东西,就是想让我们整个基金会的行业里面,大家都要看到,我们更多的面对一个发展的主题,不是一个短缺,过去我们是短缺,我们以钱弥补短缺,慢慢的短缺在解决,面对的是发展,而发展的面向非常广泛,因此基金会本身做什么,要打开思路,我们要有一种社会发展的想象力,一方面,我们人类社会已经有很多的榜样,世界各国都有经验,另外,我们本身是什么问题,所以我自己另外一个角度在想,我们基金会是做教育的,就是西部农村教育,我们发现真实的需求,提升改善教育品质,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这个目标里面,你会发现,有什么真实的需求存在,而它还没有被注意,没有被关照,而这个东西,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真的要深入,说句实在话,有人告诉我们是什么,说老实话,不靠谱的,即使这个需求是真实的,和你到底有什么关系,切肤的感受是什么,和你只有有经历。

   

我们为什么会发展出一个新的信号。就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住校社工的问题,西部农村教育有一个重大的变成,撤点并校,五年里面,有2500多所新的寄宿学校,未来的发展是六千多所寄宿制学校,这些学校仓促上马,所有的孩子24小时呆在一起,可是他们的生活如此苍白、无聊,烟学、除了上课、仔细、晚自习,谁愿意读书?我们发现了,觉得这种需求一定要关注,为什么?这是我们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那么多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最具体的平台。

    

还有我们能做什么,我们作为民间基金,新的切入口是什么?我们的力量能做到什么?所以我,具体的项目我不讲了。真实的发现需求,不管在哪个领域,它的变化是什么,我们做农村教育,经常有交流,几年、五年之类变化很大,我们过去传统做的东西,很自然稀里糊涂就一直往下做,也不是不能做,你说捐钱,让孩子上学,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需求,多少有一点需求,但是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不敏感的。

   

真正改变孩子改变什么东西,这是核心。大的面向需要我们有想象力,第二,想象力和具体的工作切入点联系就是你要对这个行业,真的要有你自己的深入的了解。

 

仁爱慈善基金会义工:我是仁爱慈善基金会的社会义工,但是我本人在类似于教育领域工作了十年,我是农村来的,考入大学,到北京工作,我从2005年开始,做了一个有偿基层农村教师培训,培训县级以下的教师培训工作,我们发现一个问题,现在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中国有两大特点,第一家长是没有学会如何当家长就成为家长,育子这块,中国传统文化有,现在没有。

   

第二,教师是因为教育水平高成为了班主任,但是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管理的问题,在农村,我们发现一个问题,班主任不会跟孩子们玩,导致了教师和孩子们心灵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教师职业倦怠,教学的激情没有。我的工作特点涉及到很多玩的内容,我现在已经离开那个工作岗位了,这块有些类似的项目可以转化一个主题过去。我一直主张政府购买,地方的教育系统,国家每年拿几百亿做教师培训计划,不是无偿付出,我觉得政府可以购买,而且是低价购买。

 

窦瑞刚:班主任的能力建设和孩子玩的问题。

 

北京大学学生:暑期我自己参加了一个项目,做教师培训,是一群大学生到西部做教师培训,我们发现,农村的老师,农村基层小学老师,有很多心理压力,我们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些培训,引导他们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一到当地之后,发现那些老师不断向我们倾诉,他们很难接触到旁边的人,没有倾诉的对象,农村教师心理问题比他们面临的教学问题更加严重。

 

女:西北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也有一个项目,就是辍学,他们在西部的调查,农村中学辍学率25—40%,寄宿制的话,老人被隔离了,梁老师说社工,刚才这位同学是从心理谈的,西北大学也提出从心理的角度,也在做一些调整,这个接受度有一些问题。

 

仁爱慈善基金会社会义工:我现在做留守儿童的情感关怀,因为说心理就是一个病态,这个孩子没有病态,一个是年龄段上,是特殊年龄,是一个感性导致行为的过程,作为情感关怀。不要说心理关怀。

 

女:农村校长变化率非常高,这个影响NGO基金会跟当地的合作关系。很多小一点的乡村小学,所有的执行权都和校长有关系,由于撤点并校,导致一些学校很多年的状态内,我们看到一些学校的校长在好几年都属于那种,觉得我们要撤了,可能不再当校长了,没有心思干了,这是非常影响工作效果。

 

女2:我们的学校基本是完小级别的,是非常小的学校,一个学校四五个老师,这些老师本身的情况比较差,许多学校大概剩下三四个老师,老师都是50岁以上的男老师,他们对教学没有任何的想法,他们目的就是学生在教室里就好。

 

女:你们做心理方面的,我觉得要考虑,心理这些东西,我们也有尝试,但是怎么介入,这个很敏感,做不好有二次伤害。心理的跟进不是几年,而是十几年要跟进。


梁晓燕:一般的,没有很好的专业背景,就是情感关怀,情感是人和人,不需要太专业,你有心,你和他两个人之间就能够形成,我认为比较适合。

 

李进:我们这个会和农村教育研讨会有什么区别?基金会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从这个出发考虑一下?基金会带了意志和价值观的一笔钱做事情,这个钱从社会精英人士来的,这个国家的需求可能需要人身做,凯风公益基金会确实有一笔钱,思考的是国家未来的事情,我们针对有一大笔钱和想法的精英阶层,他们对国家未来的把控和介入,这是一种思路。

   

我们只谈基层的需求,是不是偏离了基金会的本质?我觉得基金会本质不是做事情,有精英拿一大笔钱,想国家发展的议题,这可能是社会力量参与国家议程设定的一个方式,中国文化自信重新提升的问题,六中全会特长文化建设,中国的文化如果回归,中华民族如何文化复兴,这可能是一个切入的议题,但是不是基层工作的内容,在世界平台如何实现文化引领,这可能是精英阶层拿一大笔钱考虑的问题。

 

女:我有一个想法,十一的时候,我们和北大教授和朋友去山西马田镇看了一个农民的图书馆,馆长张小宝,为什么叫民间图书馆?以往的图书馆都是政府管的,但是非政府管的,我们就称之为民间的,我们发现,全国有350多家民间图书馆,这中间不完全准确,因为有很多办私人图书馆的人很低调,如果没有媒体宣传,他是不可以宣传自己的,张小宝的案例是什么意思呢?这点上,跟潘老师讲的,本质化的问题,我们看了张小宝一个农民,有五万册图书的图书馆,也得到了很多社会的帮助,包括心平公益基金会、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作为一个农民他把一个乡村图书馆办得象模象样。

 

女1:我是基金会领域的新兵,这位先生是咱们基金会做什么的?我提一个特别具体的问题,我有一个募集对象,很有实力、很有思想,这不是个体,咱们所谓的有实力拿钱出来的有钱人,他们也在成长,他根本不用劝募,他说我非常想把钱拿出来,但是他问我一个问题,我没法回答,他认为现在我们的政府是一个强势的政府,政府不差钱,特会收税,他想做什么呢?他觉得我拿钱出来,政府该做的,你做好,如果这本身是政府该做的事情,我们帮你做的,把觉得反而是纵容政府,所以他非常想拿钱出来,但是他让我回答这个问题,让我怎么界定?


女2:这不是纵容,是另外一种支持。


女3:基金会的定位,其实这个社会既需要系统性的解决问题及也需要回应现实的要求,只要基金会有自己的定位,并且能够把自己的位置和使命落实到行动当中起到效果就可以,不需要告诉其他的基金会你要这样做。

   

还有,对于未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感觉目前整个社会状况,面临着一个机会窄化的现实,不管是农村的孩子,还是打工子弟,他们未来即便上了大学,可能也没有好的出路,在大的社会环境下,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艺术、我们开展的工作,我们到底要让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让这些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有梦想,不仅是能够上好学,也是有突破。

 

男1:我们去贵州黔东南交换,示范幼儿园只涉城市,农村没有,这样上学的时候,农村孩子跟不上,现在辍学是没有基础上学,可以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环境里,找到基金会NGO可以利用的地方,我们可以把相关力量整合起来。

 

女1:我们最近基金会的社会现象都挺负面的,对于社会大众来讲,让他捐款的时候,他都笑了。我想,昨天曹德旺先生说了,希望基金会在一起,做个基金会联盟,今天是文化艺术分类的基金会,我有个提议,大家可不可以做一些基金会方面的形象宣传片,利用我们话剧公益电影的形式,重建我们的形象。

 

广艺基金会武松:我们现在做基金会,是想说基金会应该怎么样,我觉得这个想法会变成排他性,如果我主张基金会应该怎样的话,别人可能就不对了,我建议基金会可以怎么样,那会增加多元性,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广艺基金会是表演艺术的政策,我们经常收到一些小案子,我们歌仔戏要倒了,我们没有钱下乡,这个不是我们的业务,我们不处理。要确定基金会的使命在哪里。

 

女2:刚刚听了一个项目,我们主要关注公民教育这块,从我们项目来讲,廖冰(老人是中国漫画界的泰斗。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个理念,不但只是关注那些底层群体生存的项目,而且包括把一些优秀的文化资源提供给他们,告诉给他们。

 

女3:基金会到底是扎根社区还是基层服务?我觉得基金会是这样的,你拿谁的原材料为谁生产产品,你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行来定,是拿资助人的原材料为受助人生产产品,还是把受助人作为原材料,为资助人生产产品,我们有的是扎根社区,只是营销,有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看你的使命是什么。

 

西洲:我在云南,我想一个问题,我在丽江和大理中间,作为文化宝库,人们看这两个例子特别好,特别的赚钱,但是可能要牺牲周围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按照原来的计划做,未来可能找不到这些东西了。怎么样找出这里面的价值?

 

窦瑞刚:美国朋友讲到了乡村文化保护的问题。我们经常讲,老婆是别人的好,失去了才知道宝贵。瞄准苗族文化的都是美国人和汉族。

 

小天使基金:我们未来想筹备做一个独立的基金会,我们的工作如何更有想象力,我们基金给全国的中小学校提供一个平台,孩子可以申报他们感兴趣的公益项目,可以是环保、文化传承,我们今年有贵州苗族乡里的小孩,他们做了这样一个项目,编了一套乡土文化的教材,非常有意思,在座的各位,可以申请我们的项目。

   

另外我有一个问题,我们基金其实是做青少年发展,在北京,我们主要的项目是给青少年做一些美育的推广,包括讲座、展览,沙龙等形式,但是这类项目,效果评估上,我们自己有一点困惑,怎么评估效果,只是从参与的人数上,好像不足以说明问题,在座有些做素质教育工作的,你们是怎么评估比较相对虚的工作?

 

男:我不是基金会,是一个很小的志愿组织,*热线,我有一个思考,据我了解,我们用户都关注于学生和老师、班主任,上午我听很多基金会的人都在迷惑,我们做项目,我们的专家在哪里?我的问题就是,第一,我们学生家庭教育在哪里?如果我们都迷信这些专家的话,他们教育主体个性在哪里?

 

窦瑞刚:我们的讨论到此结束。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