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门户

报名参会

联系我们

陶传进:基金会公开透明机制需要专业评估体系
2010年10月29日 作者:陶传进

陶传进,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

 

大家的发言非常好,但是有一位的发言我非常赞同,他们那个组在思考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分散看的话我们没有答案,别说讨论一上午,讨论十个上午也解决不了问题。因此,我就一些关键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公开透明?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不回答就没用。如果不回答这个问题公开透明就变成一种压力,你必须公开透明,否则倒退了,损害行业的利益,这个东西我个人不赞同。所以第一点我想说公开透明是一种好东西。好在哪里?举一个例子,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我们登门拜访了一些基金会,也就是对他们募捐公信力、公开透明状况的了解,结果有的基金会做的非常好,好在哪里?他说我们主动的给你看,你要什么我们给什么,甚至登门到你那里去也行。所有的联系人都是学生,都和基金会不认识,我个人没有联系任何一家基金会。这些做的好的,实际上它是社会化取向。因此会给社会公众一种非常好的印象。而且非常巧合的是这些基金会都是做得很好的,我们后来发现他们的专业性、组织运作、项目运作都是好的。


再往深处说,公开透明为什么好呢?就是因为在真正进入社会化公益运作的社会中,实际上捐款人是依据你的公开透明程度来选择你的。你第一步要公开透明,第二步根据你公开透明的信息来看看你是不是值得资助?有的值得,有的不值得。因此你不公开,肯定你就处于被动了,但是你公开了,也未必变得主动。到这步我们就看到了为什么需要公开透明,当公益善款来自社会的时候,只有公开你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利。第二,公开透明是基金会自己的利益,这里我必须加上一些我个人的意见,因此公开透明一定不要变成强制的,是一个选择。就像市场中的企业一样,我要怎么经营、我要怎么做、我怎么建构信任,不要太强制,要确立一个基线底线就可以了,一个基金会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的权力空间,而不要变成大家在做一个民主的暴政。


接下来我要谈一点,就是我们公开透明的进度。为什么现在我们大家这么着急要公开透明?说明我们做得不好,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公开透明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呢?我们透明之后这些信息意味着什么?有些老百姓可以看得懂,有些看不懂,而且很复杂。我们即使把信息都集中起立也存在专业性的问题。因而一个公开透明的机制需要和一个专业化的评估体系结合在一起,这是最重要的。是要和老百姓有捐款的权利结合在一起的,这个也是根本性的。还要和政府基金会的政策结合在一起,这三条一定要满足,不满足我们基金会没有公开透明的动力。我们就会非常着急的开会讨论这些话题。我们现在三条满足程度都是初始阶段,都达不到理想要求。比如说政策,实际上非公募基金会和公募基金会的专项基金这两项渠道是走向建立公募基金会的非常好的台阶,但是我们现在有这种政策通道吗?没有。因此非公募基金会就没有公开的动力。


当这两条进度都满足的时候,我们在这儿来开会,就会产生或左或右的两个效果,往左的效果是我们感觉到我们要公开透明了,我们促进这些事儿往前走,虽然条件没满足,但是我们试图把条件满足了。往右会怎么样?我们会产生一些强制性的新的暴力。我们觉得应该怎么样,我觉得这是错误的。或者我们是一定要强制它怎么样,这也是错误的。不管你借助什么手段,不管你有什么说法。当你部分满足单个基金会利益的时候你这样做了,实际上是没有前途的。如果是我们做到了公开透明,大家自觉自愿,而且做的很好会怎么样呢?就会出现一些基金会兴旺发达,向前快速发展。另外一些基金会逐渐萎缩,就产生了社会选择机制,有的活了,有的死了。然后在组织内部就会产生对治理结构的影响、对项目运作的影响,就会产生公开透明的渠道,你自己的个性化选择,不管你选择什么,你会基于自己的意愿和利益要求来选择的,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般来说自己的网站比较好,自己的网站符合自己建构内部的文化,满足自己的权利要求的愿望,它效率不一定最高,但是效果可能是最好的。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