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门户

报名参会

联系我们

张冬栎:用混合融资克服慈善资本市场的低效
2013年01月08日 作者:张冬栎

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首先两句话介绍一下创思,我们是2009年由亚太置地的总裁及创始人William Schoenfeld先生建立的。


现在主要做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针对社会企业的扶持和能力建设。另一方面是针对早期的社会企业投资。那么,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观点就是如何运用混合融资的战略来克服社会资本市场的低效问题。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一个社会企业比较理想的成长路径。因为社会企业它通常会用到非营利和营利的混合运营模式,所以他们会集合各个方面的各种类型的数字。但是,我们会发现其实有这样一个很漂亮的曲线能够产生规模化影响力的社会企业是非常少的。大部分的社会企业它们实际的成长路径是这样的,就是在种子阶段过后进入早期的这个时间段内会慢慢的趋于平缓,最后甚至会开始走下坡路。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它其实反映了在我们慈善和社会资本市场里面一个比较深层次的低效问题。首先,慈善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太高,跟传统的商业市场甚至股票市场相比起来的话会高将近10倍。


第二,在许多创效投资人这边,也就是我们所谓的impact investor,他们目前专注的大部分的社会企业模式已经成熟,可以被大面积复制的这样一些企业,然而绝大多数早期的社会企业他们是没有达到这样一个水平的。美国一个非常有资历的创效投资人他们在十年之内为62家企业提供了投资。然而,他们评估的企业超过了5000多个,也就是说他们最后投资的对象只占到了1%左右。


我们有没有办法在未来十年内,在面临这么多的社会挑战的情况下能够把这个1%提高到10%或者是20%呢?刚才我提到为什么社会企业会出现资源和资金匮乏的状态。其实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要证明自己的模式是可行的,而且可以被复制。这个周期非常的长,一般传统性的商业型创业公司从有一个idea开始到可以被复制中间可能只需要花一到两年,尤其是在现今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然而,对于一个社会企业来说它要走这个路程可能需要两年、三年甚至五年十年的时间。通常他们在捐赠资金用完之后创效投资人进来之前中间的这个资金链会出现枯竭。那么混合融资的作用就是可以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填补这个空缺。


那么,混合融资怎么来做?我这里有一些过渡性的金融工具的案例,包括Recoverable Grants(可收回赠款),可转换债券和一些群众募集的平台,但是我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待会儿可以继续交流。


我现在给大家看的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案例,他们是Husk Power Systems,一个在印度的社会企业,专门做分布式的能源。他们主要的模式是利用谷糠和稻糠作为原料产生生物质的发电,然后在印度大片没有电力的农村地区提供迷你电厂和小型的电网。他们是怎么样运用混合融资来做一个快速发展的呢?首先在2007年的时候这个公司成立,2008年获得了壳牌基金会220万美元的捐赠,之后获得了印度政府能源部一个75万美元的捐赠。在2010年的时候他们获得了一系列机构投资人1700万美元的夹层资本,也就是运用一个混合融资的模式。最后在2011年进入了A轮,获得了700万美元的债务和500万美元的股权。


那么,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运用混合融资的模式,集合捐赠、债务、股权以及夹层资本能够快速地帮助一个社会企业走向正轨,缩短它证明自己模式的时间。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面我们有了这样一些发现,混合融资策略能够为社会企业家提供比较多元充足和灵活的资金。

第二,它可以将收益和风险比率改善到一个能够为投资人所接受的程度。

第三,它能够随着时间的过渡,慢慢地释放社会企业的潜力并逐步克服社会资本市场深层次的低效。


那么,我在这里给大家提一些小小的建议,我们如何在中国推动混合融资。

第一,我们需要对金融工具和平台进行不断创新。

第二,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公益创投的天使进入到这些社会企业为他们提供战略规划等一系列方面的指导,甚至引入一些比较良好的管理体系。

第三,很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应该打破不同阶段出资人之间的鸿沟,理顺整个产业链。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他可能会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走到哪一步的时候会有天使人进入,什么时候有A轮,什么时候有B轮,最后怎么样退出。但是在对于社会企业家来说现在这个线条是非常不清晰的。所以如果我们在基金会和投资人之间能够进行更多的对话甚至分享一些项目的话,那么我们能够让社会企业家得到一个更清晰的方向。

第四,不同类型的出资人需要对社会企业的使命有一个基本的认同。最后他们需要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分析提出相适应的混合融资战略。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简短愚见。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社会资本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高度碎片化的一个市场,如果我们只用单一的模式来做事情的话可能产生效果的时间会非常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集合、整合不同的资源,同时出力的话可能能够大大地帮助提升这个产业,甚至为中国的慈善界带来一个蛙跳式发展的机遇,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