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门户

报名参会

联系我们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培育现代公益
2015年12月30日


什么是公益?

  我们今天讲公益人才,到底什么是公益?我做过很多的调研,问大家什么是公益?然后就有很多的词跳出来,是爱心,是助人,是分享温暖,是奉献,是信任,是快乐,是幸福……这是从感性上来讲的。从理性层面来说,是使命,是激情,是专业,是系统,是透明,是诚信,是持续,是执着,是需要,是资源,是效率,是变化,是创新……我认为,公益是爱人类,尊重生命,符合公共利益,帮人利的有组织的社会行为。同时,公益又是生命连接生命,生命影响生命的社会事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智慧里的人才观

  回到中国传统智慧这个层面的时候,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我去翻了一些关于传统文化描述以及阐释的书,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安德广厦千万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均子不受人恩,受者必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有所施必有所报轻诺必寡言百行孝为先,还有仁德、仁义、仁爱等等。仁者爱人就是慈善。

 

公益:大义、公义即是公益。

礼:利益尊重平等。

智:知识、智慧理论、知识专业。

信:国之宝也,民之庇业,是诚信。

诚:诚者天之道也。

忠:岳飞的精忠报国。

善与德:人之初性本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与人为善,要言其善。像古人就会讲善事,因为解善,一起的人就是善友。

施:富以施为德,所以才有三散三聚,说有一个富人有了万两黄金散出去后又多了。也有人讲财聚人散,然后财散人聚。

恕:宽恕为怀。

省:一日三省,人们要不断地反思,君子和圣人不断要去做反思。按照传统文化,公益就是君子的反思,只是公益乃大善之举,公益是利他的事业,所以公益之才是仁义之才,也是道德之才。

 

 公益人才的养成需要多方协助


  我们有马斯洛五层需求理论,还有第六层,人的需求。通过组织化的运作,用有限的资源来解决社会化问题,最终促进人的进步。社会现实中人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其实面临诸多的社会问题,像残障人士、流动人口等等。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去解决,也许永远都不能够完全解决。当前社会形势下我们比任何年代都需要人才。要把公益做成,我们需要的不光是有爱心就够了,我们还需要很多人,需要智慧,需要财,需要设施网络技术,需要组织化……因为,只是散的人,是没办法做成的。人们需要组织化,需要环境,需要政策,需要系统。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公益人才怎么去养成?需要各方的帮助!其实我们想把公益做成很难,因为公益人才既要个人的修为,也要有热情、有使命,要不断去解决遇到的困难,然后不懂要学习……所以公益人才的养成需要经常反思。

 

当然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家庭,所以家风家教,还有学校的教育,这些都是基础的东西。当一个人进入公益行业,除了个人的修为以外,还需要有组织的培养。组织的培养包括如何去对待,怎么样给他提供相应的知识,还有激励和培养等等,很重要就是我们要有行业的支持,以及国家的相应政策,所以公益它既是价值观,也是文化。

  公益人才的培养,既有培训,还有一对一的辅导,与此同时需要很多很多行业质检的交流和合作等等。

  公益人才需要很多理念支撑,比如使命感,价值观,关怀的理念等。更要整个组织从成立到后面运营等一套完善的机制。如果我们有很多人都愿意进入公益,也愿意成为公益这样的人才,他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组织的培养,还要有国家的激励和政策支撑,才能够成为真正有德、有能的公益人才。最后,希望公益能够让所有的人,不光是公益人才,也包括我们服务的人群的生命在公益中绽放!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