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年会

年会合作

年会门户

了解CFF

这个项目不仅助残又扶贫,还资助和孵化专业机构,已使数十万人受益
2019年01月03日 来源:公益慈善论坛

作者:程楠    摄影:黄盛春、胡辰昊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杂志2018年第24期


提要: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75%生活在农村,残疾人家庭收入约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这类群体很难依靠自身能力实现脱贫,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自2012年起,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的“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先后在湖北荆州市、陕西宝鸡市和甘肃定西市实施,通过互联网筹款,选择0~14岁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家庭子女进行综合性帮扶,包括对其进行康复帮扶、家庭环境设施改造、家庭就业生计改善以及当地特教学校提升和康复中心设施改造等,这一套“组合拳”打出了一条创新助残扶贫的公益新样本。



西北的冬天寒风刺骨,和此前抬头能望见天的土坯房比起来,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绿源(化名)家新盖的砖混结构的房子温暖多了,“如果没有基金会项目的帮助,也许10年、20年我们也不敢去想修房子”,站在小院里,绿源的三叔杨忠义对记者感叹道。


绿源一家四人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他是其中之一,家庭的生计主要靠跑运输的三叔帮衬,但因残因病带来的变故,一度多得让杨忠义差点轻生。


同样陷入困境的,还有支不起康复费用而中断“脑瘫”儿子治疗的张成明,以及为两个健全孩子操劳的同时还要照顾两个残疾家人的72岁老人何淑芳。


在当地财政资金与残疾人口需求无法完全匹配的情况下,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联合多地共同执行的“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正在分担上述家长的压力。


个性化帮扶 一人一策,一户一策


绿源出生后不久便被确诊为先天性听力障碍,他是家里第五个残疾人。绿源家是低保户,不断的变故让这个家庭陷入绝境,在2013年,由定西市残联资助的耳蜗手术让绿源看到了希望,但为了康复检查的两千元费用,他的三叔杨忠义,徒步100公里向两地工友借钱,只给自己每天留三块钱伙食费。


多年来,杨忠义奔波于医院和家里之间,照顾病重的二哥和炕上的母亲,已累积20万债务。而为了操持绿源一家,他至今未婚。


杨忠义很清楚,绿源家的生计问题不解决,任何一个变故随时都可能将所有人拖入深渊。


但对于定西市内官镇张玉峰的父母来说,即便是拥有稳定收入的双师家庭,也会因残返贫。


张玉峰2010年出生时,因伴随的溶血性黄疸没有及时治愈,造成永久性大脑损伤,被医院诊断为“脑瘫”。


张成明夫妇是定西两所小学的老师,每月家庭总收入不到4千,而当时在省康复中心的康复费每月达6千多元,由于政策性的康复补贴尚未落地,无奈之下,张成明将孩子转回定西当地治疗,但一年来“没什么效果”,加上精力及费用的缘故,张成明一度放弃儿子的康复性治疗。


何淑芳一家在新房前合影


定西市陇西县72岁老人何淑芳却一直牢牢攥住家里的希望,可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她每天要管一家子的吃喝拉撒,上午要送孙女张明珠和孙子张勇去上学,中午要留意有肢体残疾的儿子别把羊放丢了,还要随时寻找有精神残疾的儿媳,何淑芳患有心脏病、高血压,2016年以前,一家人住在墙根塌陷的危房内,并为生计犯愁,“我自己无所谓,担心的是两个健康的孩子”。


类似的例子不在少数。据统计,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500万人,其中很多依然处于贫困之中。


以甘肃省为例,在该省76万名持证残疾人中,有64万人生活在农村,这其中,一半为重度残疾,三分之一为农村低保户。其中又以定西最为集中,定西全市有22.78万残疾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73%,其中有6万余人为困难残疾、重度残疾,这些纳入低保的农村重度残疾人大多丧失了劳动力或处于弱劳动力状态,是全国脱贫攻坚战中重点关注的对象。


不过,尽管各省市残联和民政系统不断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支持,但仍存在政策照顾盲区、基本公共服务及福利保障不能满足残疾人需求的问题。


据了解,定西当地残联和民政系统在贫困残疾人的生活和护助补贴、危房改造以及0—6岁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上皆有资金投入,但绿源、张明珠两家的生计及危房此前一直无法得到改善,而张玉峰6岁以后的持续性康复费用也一直困扰着他父母。


针对此,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多地于2012年发起的针对 0~14岁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家庭子女的“集善儿童助养项目”根据贫困残疾儿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实行个性化帮扶,做到一人一策,一户一策,对症下药,从身体康复到家庭居住环境改造、生计改善,从特教学校教育提升到康复中心设施改造,既有“输血”,又有“造血”,探索出一条精细化、立体性、持续性的助残扶贫之路。


“组合拳”帮扶实现精准扶贫 数十万人受益


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是在前期与定西市当地残联入户摸排后,于2015年、2016年分别走进绿源和张明珠的家里,通过衡量农户的养殖技术和实际情况,实施了残疾人家庭就业生计改善计划。


项目为上述两家分别配置了1只种公羊,5只小尾寒羊母羊用于发展养殖。按一只母羊每年10只羊羔的产量,每年能为每家带来四五千块的收入,项目要求,羊只的集中采购必须通过专业大型养殖场,并必须经过防疫部门的检测,再予以发放。


相比于其他撒大网、粗放型的社会救助,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采取的是精细化的运作模式,即长期跟踪贫困残疾家庭的救助情况,并适时调整、叠加不同救助项目。


在张明珠家,随着牛羊数量的增长,牛羊舍的场地及安全性也要随之提高,但经济条件并不允许,政策上也无相应救助,项目组通过评估后为其资助五千元修建了牛羊圈,目前,张明珠家已积累起四头牛,十几只羊,绿源家的羊经过父亲三年来的精心照料,已增长至30多只,贫困残疾家庭的复原能力在不断提升。


对每一户救助家庭的持续跟进,也让项目组不断发现制约贫困残疾家庭的问题所在。


项目执行方星之家助残服务中心主任王瑞红表示,由于残疾人家庭受身体条件制约,缺少劳动力,制约了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而在仅有的收入中,又需拿出一大部分用于医疗康复支出,这让很多身居危房中的残疾人家庭,无力修缮新房,而房子的安全保温条件不改善,又反过来制约了残疾人的康复。


2016及2017年,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又对绿源家和张明珠家叠加了残疾人家庭环境设施改造项目,分别资助4万和3万,加上残联和当地住建部门补助的2万元,自己筹措的一小部分,如今两户都住进了砖混结构的新房,2018年,项目还为绿源家捐赠了太阳能热水器。


源源一家住进了新房


“如果没有基金会项目的帮助,也许10年、20年我们也不敢去想修房子”绿源的三叔杨忠义感慨道。


张玉峰也有类似的感慨,他被定西博爱康复医院张柏林院长劝回来,继续让孩子接受康复治疗,背后的动力,除了张院长的信心之外,还有项目提供的康复治疗费用的保障。


定西博爱康复医院孩子在多功能感官室训练


残疾儿童康复是持续性的需求,但政策缺少7岁以上残疾儿童的康复性救助。为了保障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可及性与可持续性,巩固其康复训练成效。从2015年到2018年10月,项目累计为张玉峰提供康复训练补贴2.76万元。五年来,项目为中心儿童共提供康复补贴897600元,累计192名残疾儿童受益。


目前,张玉峰已从当初只能喊爸爸两字恢复到现在能完整朗读绘本,康复速度远超张成明的想象。而这背后跟康复医院软硬件的不断升级也有密切关系。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基层的康复医院往往软硬件匮乏,在一些县级、地市级的康复机构还缺乏儿童专用的康复器材,基层的康复师队伍亟待加强,定西博爱康复医院是刚成立不久的民非机构,同样存在着上述问题。


为了使康复医院在训练的残疾儿童康复成效得到提高,项目从2013年开始陆续为定西博爱康复医院提供了10余万元的康复设备,并为中心改造了多感官训练室,让孩子的平衡,反应、认知等机能得到综合训练。同时,项目也支持中心康复师外出参加培训。


张柏林介绍,按照项目管理制度,医院要为每个孩子建档,及时更新孩子的治疗信息,而项目方为了加强监管,通过不定期地走访,询问家长,查阅康复档案,请家长签字确认孩子治疗情况后,才会将康复款项拨付到医院账上。


截至2018年9月,项目在定西各地的投入达1881万元,从个人、家庭、学校、康复机构等多方面为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家庭子女进行全方位帮扶,累计惠及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家庭子女15619人次。


而项目的辐射范围不止于此,据了解,自2012年起,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的“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先后在湖北荆州市、陕西宝鸡市和甘肃定西市实施,项目通过蚂蚁金服公益等互联网平台筹款,选择0~14岁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家庭子女进行综合性地精细化帮扶,包括对其进行康复帮扶、家庭环境设施改造、家庭就业生计改善以及当地特教学校提升和康复中心设施改造等,并以此项目为抓手,开展公众宣传与公众教育活动。这一套“组合拳”打出了一条创新助残扶贫的互联网公益新样本。


截至2018年,“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共为三地的1974名贫困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贴、为485名贫困残疾儿童提供辅具适配、为127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家居无障碍、净水等硬件改造,为151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养殖、种植等产业就业帮扶、共为36所特教学校、康复机构进行设施设备改造、教师培训等合作。已有10.45万人次的残疾儿童及其家庭受益。


2017年,由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等26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制定的《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了让残疾人“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有效扩大”的总体目标。“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正是落实《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精神的切实行动。


资助专业机构执行+孵化 还要落实监管


与传统的只重产出不重成果的大水漫灌型资助公益项目不同,“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对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家庭子女采取的是加强康复、强化救助、帮助脱贫等综合性的叠加帮扶措施,帮助他们战胜困难,使之脱贫。


项目从前期探索,到形成系统性帮扶思考及产品成型,历时6年,逐渐聚焦到精准扶贫和残疾人康复两大重点领域,从儿童、家庭、社区、社会四个维度为执行地残疾人进行设计,确立家庭环境设施改造、家庭就业生计改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特教学校教育提升、康复中心设施改造五大执行方向。


在康复治疗后,张成明的孩子已能完整朗读绘本


为了保障项目的实施效果,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在顶层设计上做了充分的考虑,据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出台了《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执行工作管理规范》,并设立了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北京联合办公室、省级项目监管办公室、地市级项目办公室。其中,北京联合办公室负责项目执行管理、营销与筹款、公共关系与传讯、财务法律监管、IT技术支持和捐赠人服务。


在甘肃定西,“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由“定西市星之家助残服务中心”承接执行工作。该机构工作人员接受过专业化、科学化的公益项目的培训。自2013年起,该中心主任王瑞红就负责“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驻点实施工作,统筹在湖北荆州、陕西宝鸡和甘肃定西三地的项目调研、设计、实施、检测与评估工作。


王瑞红表示,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公益项目管理制度实施,并树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执行标准。“我们通过驻点工作人员的入户筛查与调研,根据每户残疾人实际需求进行项目评估设计后进行实施,为受益残疾人进行每年4次的项目跟进,时刻监测项目成果,并根据成果进行后期评估,使项目更贴近当地残疾人实际需要”。


比如在为贫困户发羊改善生计上,项目会与当地残联合作入户筛查,判断贫困户有无饲养能力和饲养意愿,发羊之后要进行中期回访,查看饲养情况,适时请畜牧站为养殖户做技术培训,此后还要做年度追踪,及时了解牛羊的市场价波动情况并适时调整救助策略。


为保障项目实施质量,各地方项目点还会陆续引进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行质量评估,而中国残基会对项目的监管则贯穿了从立项到项目实施完结的全流程,并设有专人专岗定期抽查并回访项目点。


目前,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支持下,“星之家助残服务中心”已经孵化出宝鸡和定西两个独立社会服务机构,并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登记,除此之外,基金会也对愿意并有能力承接项目的数十家社会服务机构予以资助,除了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外,还会在各方面对机构进行赋能,帮助扩大项目的覆盖范围。


项目负责人表示,“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未来将发挥平台的作用,集合各地优秀的社会服务机构对残疾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予以系统性帮扶,未来项目将辐射致全国。


孩子们在特教学校内学烘焙技术


公众募款带来的升级和挑战


事实上,支持项目持续下去的关键,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尝试打造严格意义上的公众募款项目,从依赖企业机构的大额捐赠转向公众募款,并能拉近公众与残疾人之间的距离,消除公众与残疾人之间的隔阂。这个思路逐渐改变了“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此后资金来源的分布格局,也对基金会的传统工作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真正的公众募款项目有别于非公募项目的运作,它以公益项目为核心,致力于某一类人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注重项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并非单纯为了筹款而筹款”;同时它以项目执行为基础,通过专业化的执行团队,将残疾人的需求与捐赠者的爱心无缝对接,保障其善款使用效果;它也对财务信息的披露提出更高的要求,且更强调捐赠者服务,这是“支撑整个项目良好运行的保障”。


“捐赠者常会电话咨询项目情况,会对捐赠款项是否及时到账、款项去向、能否退款等有疑问,作为公募项目的客户,这都需要得到及时反馈。这更要求了公募项目需要加强与捐赠者之间的链接”,为此,项目不定期邀请捐赠者到项目地查看受益方的情况,让捐赠者既能感同身受,又能加深对项目的信任。


项目负责人表示,从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设计之初就围绕公众宣传教育及捐赠人服务管理,设计组织适合公众参与的体验式活动“体验饥饿”、“爱心随行一路相伴”、“梦想一公里“公益马拉松等活动。


公众参与体验式的活动加强了公众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让彼此受益良多,并取得出乎意料的社会效果,部分马拉松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据项目工作人员统计,部分体验活动中,近八成的活动参与者会转化成项目的捐赠者。


项目执行到位,注重捐赠者服务和公众参与体验式活动,让网络募款出现了井喷之势。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 “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在2012—2017年的捐赠人次超过了中基会过去30余年的总和,募款总额超过6千万,其中公众募款超过企业捐赠;在公众募款中,网络募款则占据了81%。


这背后也有借移动互联网东风之势,据互联网募捐平台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12家互联网募捐平台合计募集善款近25.9亿元人民币,这个态势还在不断上延。


而愿意持续性为项目进行捐赠的人数,也在不断上涨,在互联网募款上,月捐是每月定期、小额、持续性的捐款模式,也是衡量公众对项目信任度和满意度的关键一环,关系到项目能否长久持续进行。在引入月捐概念后,“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将众多一次性捐赠转化成长期持续、稳定的捐赠。


在蚂蚁金服公益平台上,“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的月捐人数已经从2015年的3万人次增至2018年6月的25.7万人次,捐款额度从单月25万上升至156万。


中基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基金会正在与相关部门沟通,尝试和蚂蚁金服合作,在公益领域实现移动端捐赠生成电子票据,提高捐赠者获取捐赠票据的效率。


目前,全国上下齐心致力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残疾人能否顺利脱贫是检验精准扶贫政策的试金石,而社会组织是参与扶贫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众多粗放型项目成风,普惠性项目已无法满足深度贫困残疾人需求的当下,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从儿童、家庭、社区、社会四个维度,打磨出五大执行方向,给予残疾人家庭立体式叠加帮扶,这一套“组合拳”打出了一条创新助残扶贫的公益新样本。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