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年会

年会合作

年会门户

了解CFF

闪电发言(part1)
2015年12月20日

汤敏 :


各位好,很荣幸我第一个发言。目前古村之友在全国大概30个省有一千支团队。刚才很多人说地方没有团队落地,这点上我们的优势非常突出。我们在每个县都有特别关心古村落的团队,一旦这条网络构建起来,当我们深入乡村开展古村保护相关公益活动时,其实就有了非常强的基础。刚才说他们算是老兵了,其实我参加公益的时间并不长,过去在公益外围做志愿者。去年看到古村的困境,中国这么多优秀的古村被拆除、倒塌,所以我辞掉商业工作做起这个公益。过去一年,古村之友成为了一支比较大型的NGO组织。我们也拿到中国慈展会的第一名,中国文博会的第一名等等。我们这种创新打法获得了一些认同。我们有几个品牌项目,第一个是古村的救援通道。我们架设起了由地方团队提供信息、中间团队转化、后续团队(媒体和公益诉讼)增援的通道,保证那些即将被恶性拆除或者倒塌的古村得到保护。过去一年我们保护了将近上千座的古村。我们开启了全国性的古村大会,终于有这么一场大会属于古村,不得不说这是百年古村保护史上里程碑的事件。今年大会在乌镇召开,感谢林局到现场为我们助力。

 

刘斌:


大家好,我在这里一不打广告,二不说废话,我的题目是“上下扎根,与草根组织共建人才蓄水池”。结合大会主题,翻译成“基金会如何与草根组织合作,培养更多一线优秀的项目官员”。我发现很多需求,草根公益组织需要有人才上升通道,才可能吸引人员,让人员有后续的发展。另一方面,从目前报告来看,一线项目官员,大部分以跨界人士和职场新人为主,所以普遍比较缺乏这种一线工作的实感和服务对象工作的亲近感,信心和价值感。发现两个好的案例,一个是有一家基金会的所有项目官员都来自一线的草根公益机构;第二个案例是有一个基金会把新招的项目官员直接派驻到一线草根公益机构中工作一年,之后再把人员带回来到自己的机构里工作。我的建议是基金会可以更多地从草根组织里面发现人才,再者是基金会可以鼓励,甚至说直接派驻更多的一线项目官员到这样的草根机构里面工作。从发布的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什么?目前很多一线项目官员对培训不满意,所以首次光培训是不够的。第二个,大家有很多的职业困惑。我认为基金会的一线项目官员,可以更多从草根组织中发现和培养。让他有工作实感,让他在真正的一线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使命感,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来做,他才可能有更好的同理心,与公益组织一线工作一起合作。


刘欣:


大家好!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北京善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同时也是中国公益组织服务联盟的秘书长。今年这个话题和我有很大关系,因为善远咨询是专注于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我对公益人才的培养也有些观点。大家在谈到人才培养的时候,往往谈到培训。我的观点是人才培养不仅仅通过培训提高,更多是通过实战提高自己能力的培养。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的提高一线员工的能力。通过我们机构的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的机构的一线员工得到的锻炼不同。大机构的一线员工更注重流程、时间把控等流程化的东西,中小机构在操作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项目如何执行,所以在项目结果的把控上稍微弱一点。一线员工的能力上,可以看出大机构对员工能力培养更多是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而中小型机构在这方面稍微差一点。所以说,只有通过长期大量的实践,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然后突破员工的工作能力上限,让工作节奏、工作习惯成为员工的本能,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实战机会是各机构负责人、管理层所在的职责,也是留住员工的不二法则。我们内部成员也在这话题上有很多的讨论。我也希望私下对这个话题大家有更多深入的交流。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