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年会

年会合作

年会门户

了解CFF

当公益叠加科技和平台,对你意味着什么
2017年12月18日 作者:孙懿

2017年11月22日至23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7年会在成都川投国际酒店举行。本次年会是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转型升级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后的首届公益盛会,也是基金会论坛的第九届年会。为期两天的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关心基金会和公益事业发展的571家机构的918名嘉宾与会。其中,基金会197家,有近200名理事长和秘书长莅临现场。以下为主题演讲环节,围绕“我”理解和实践的新价值新生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懿的演讲实录: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孙.jpg


大家下午好!下面我的发言代表我机构和我本人的观点。


我们很多人选择了公益,当你选择了公益的时候,希望做对的事情。如十年前的腾讯。腾讯2007年成立了第一家公益慈善基金会,我们也希望做对的事情。但是在基金会成立以后,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你认为对的事情做对。我们也是经过5年的探索慢慢找到现在的方向,那就是,我们希望做人人可公益的创联者。“人人可公益”并不是腾讯先提出的。“人人可公益”是我们很多公益人共同的梦想。在这个层面上,腾讯要更多考虑的是:人人可公益,从梦想照近现实。


640.jpg


今年的七夕于我和我的团队很难忘,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公益。我相信很多小伙伴很熟悉这个案例。就在那天,一个叫“小朋友的画廊“火了。这个在互联网平台的链式,只是因为一个普通人的善链。他希望用这个创意跟他的朋友分享。因为这个不经意的动作引发了全民公益。数据验证了它的火爆,不到15个小时,有578万人次参与,筹款1268万(为什么是1268万,因为这个项目有上限)。


640.jpg


其实,我那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火了。因为朋友圈潜水很久的朋友很热烈地找你,跟你讨论这个事情。一个并不知道我在腾讯工作的同学,他在我们同学群里向每个同学推荐这个案例。他特别兴奋,说他上次的捐赠是在地震的时候,他这次做这个事情很开心,不是因为灾难,而是因为喜欢。


我还有一个科技圈的朋友,他看上去比我激动得多,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激动。他说你知道吗?我是一个科技主义者,我相信科技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或改变是不可逆的。


那科技具体是如何跟每个细分的领域发生关系的呢?或者我们都希望科技能推动公益的发展,那它究竟以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发生的呢?我那个科技圈的朋友说“小朋友画廊“就是一个让他非常激动的例子,因为他看到了科技真实推动了人心或者爱心的汇聚。而且他感受到的和以往不一样,他没有感受到苦穷惨,更多是因为认同,因为支持而关注这个领域。


640.jpg


这个曲线放在很多商业公司,也是非常漂亮的曲线。我向大家展示这个数据,其实只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数据感受一下,来自每个普通人的献公益之心的能量和速度。我们平台目前筹款超过30亿,其中15亿在今年。


2017年、2018年腾讯平台的思考及重点


接下来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腾讯平台在今年和明年的具体思考。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要实现人人可公益,光靠平台是不够的,光靠有爱的人也是不够的,在这个生态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公益伙伴。因为你们会成为整个生态的发动机。而腾讯只需要去认真地做好一件事情——为公益伙伴赋能。


640.jpg



今年和明年我们在赋能方面有一些具体想法。首先,为公益伙伴赋能的抓手是什么?或者我们最核心的思考来自于什么?那就来自于腾讯一直以来秉承的观念: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我们会倾听、分析用户的需求,细化到我们产品。我们会始终关注三类人的需求,他们是捐赠人,公益人和受赠人。这里更好的表述是爱心用户。


明年,我们的重点是两个。第一我们希望创造更多的公益场景,让用户可以非常快乐,自然地完成从心尖到指尖的行动。我们希望跟更多的公益伙伴产生公益场景。第二,我们开始探索通过平台为爱心用户建立起一个可以伴随终身的爱心帐户。这个爱心帐户的第一步是每一个用户的点滴善行在平台上有一个记录;第二,我们帮助用户做公益。


明年,我们会跟专业机构升级透明的组建。目前我们跟德勤的团队在做密切的工作。希望接下来我们的项目对于公益伙伴来讲,在财务透明的模块可以更专业。我们还会进一步搭建更多透明的场景。希望一系列透明的组建可以帮助公益伙伴和公益项目在公众那里建立信任,带来信心。


第二,我们会深化今年6月份宣布的创业机会,可以对接到生态。一个是我们20亿的广告资源还在,全部用于公益传播的培育和帮助大家的发展。第二,我们和清华大学的传播学院合作,他们帮我们做公益传播方面的培训和一些伙伴们之间互相学习。我希望在创意连入生态的角度,可以形成从知识到实践一体化的、可实践化的路径。我们希望通过创意计划,有更多的“小朋友画廊”诞生。第三,在受助人这里,我们今年会尝试推出一些基于沟通的社交组建,去帮助受助人在我们生态里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对等表达,表达他们的想法、需求和感谢。


640.jpg


汇报完今年和明年。我们可能看向更远的时间,可能就是未来的3到5年。我相信在未来3到5年,平台和公益伙伴都会同样面临一个机会,也是挑战:那就是当公益叠加科技,叠加平台,对你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家都知道互联网会赚钱,能赚钱。但是具体怎么赚,哪个机会点才是你应该关注的?


大家都能想到公益叠加科技,叠加平台一定会带来很多能量,这个能量里有你吗?这就是我们希望跟大家探讨的点。希望在这个方面能够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或者跟我们的一些沟通。


首先,有一点我们看得比较清楚,就是“小朋友画廊“的实践。现在的平台已经不再是流量资源,而是注意力资源。谁掌握了注意力资源,谁就可以带来很多像”小朋友画廊“链式反应。我们坚信好的项目、好的创意会拿到更多的机会。


 第二,如果我们仅仅在这个方向上用科技,是远远不够的,科技依然可以为公益发挥更大的效能。我们还说“小朋友画廊“是一个很棒的创意,它让原来不关注精障人群的普通人能关注到他们,让非常小众的、被人遗忘的人群和话题可以成为公众去传的话题。然而,我们清晰地看到精障人群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甚至也没有解决方案。比如自闭症孩子我们怎么定义他们,或者我们能给他们提供哪些切实有效的帮助。在这些方面,我们相信科技会带来一个很大的增效。用户也很有爱心,包括一些科技人士也很希望参与到公益,那为什么结合没有产生呢?


我想,在所有链条发生的过程中,谁是第一推动力呢?其实是公益人,公益伙伴,因为你能提出一个具有公益力的需求,你能描述那个产品的场景。


640.jpg


举个例子,大家听过我们的优图团队,我们做AI的团队,他把这个技术应用在失踪孩子的案例上。原来我们AI团队很开心的,因为他们人脸测试准确率达到了99.65%,而且在世界级的比赛上获了奖的。所以,他们在获了奖之后第一时间找到我们,希望把这种能力应用到一些公益项目上。这时候我们的难点是——我们不知道这种能力具体对应到一个公益场景上会是什么样子。


这个时候正好有一个福建的公安找我们谈,说有没有一些科技的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找寻失踪的孩子。他就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场景:看到一些小孩子在非正常状态下去拍一下,这个照片与人脸库的孩子比对非常困难,要费很大力气才能知道是不是这个孩子。因为拍照的时候场景很复杂,还有拍到的照片跟照片库里的有不少差距。


当这个具体的问题提出的时候,科技就被激活了。


我们的AI团队非常兴奋,说我们的正确率没有达到100%,达到99.65%,可以去做。但是,做这个项目第一波带来的是失望,发现99.65%的准确率放到这个场景里时,准确率只有40%,40%的准确率没有办法帮助这个项目。


当这个需求被定义,科学的资源进入的时候,首先得到的并不是成就感,而是挫折感。他们这个时候就去做海量人脸检索,花了一段时间把99.65%提升到99.8%,这样的提升不是为了国际上获奖,而是为了公益。当他们发现提升到99.8%的时候,百万级的检索提升至50%,千万级的检索正确率提升至70%,然后他们真的可以通过这个技术,帮助到公益项目找回那个孩子。


这个案例很棒,但前面的那些是我更希望是在座公益伙伴了解的,因为这一切的改变,来自于公益伙伴对于公益科技需求的定义。对于场景的描述非常重要,因为你们是离问题最近的,你们是最了解受助对象有哪些需求的。大家都可以敞开一点,你不用想你描述的需求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你描述给我们,我相信我们的平台可以把更多专业技术带回到我们生态。


最后,我相信在座都希望更多美好改变的发生,而这个发生一定是伙伴与平台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我们努力了,如果我们做到了,于我们将不枉此生。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博